【淮南日报】“红色引擎”激活多元共治
召开红色议事会8次,解决背街小巷无照明路灯、修建污水排水沟、清运垃圾等“暖民心工程”4起,化解邻里矛盾纠纷、家庭矛盾纠纷24起……
今年以来,八公山区毕家岗街道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,聚焦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难点堵点,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,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。
毕家岗街道推进社区网格三级联动,着力构建街道党工委负总责、各社区党总支牵头抓总、各社区网格党支部推进落实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。探索采取“强组织、强队伍、强服务、促发展”四轮驱动工作模式,按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,着力打造设有党员活动室、矛盾调解室、图书室、4点半小课堂、老年活动室等功能区的党群服务中心,夯实城市基层治理阵地,提升组织保障水平。
“我们街道以搭建‘邻里帮帮团’矛盾调解平台为抓手,创建以‘社区党组织+社区居民委员会+业主委员会+物业服务企业’共同参与的‘红色议事会’协商议事平台。”毕家岗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他们推行“居民下单、社区派单、责任单位接单”的“3+N”服务模式,形成“居民群众征民意、党员代表共提议、联盟成员齐商议、分工协作同努力”的良好格局,切实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。
与此同时,该街道还开展“群众微心愿党员来点亮”活动。各社区广泛征集低保户、贫困家庭、留守儿童、孤寡老人、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微心愿,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党员自愿献爱心,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微心愿。自活动开展以来,共征集微心愿60余个,并全部点亮。
为了加强社区网格扁平化精细化管理,毕家岗街道将4个社区划分为25个网格,配备专兼职网格员,平均每人负责361户。目前该街道按照“包保领导+网格指导员+网格长+专职网格员+微网格志愿者”五级网格服务模式,选优配齐网格长9人,专职网格员25人,八公山邻里微网格志愿者50名,形成了社区网格化管理“一格一员,一员多能”的运行模式。
“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,按照地域相邻原则,我们组建以‘7-12户家庭’、‘4-8户门店’为单元的联户组。”毕家岗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街道组织发动热心群众、党员干部、邻里帮帮团成员等担任联保组联保长,按照“定格、定人、定责、定向”工作导向,将疫情防控任务分解至网格、责任压实至联保组。在“敲门行动”中,网格员和联保长充分发挥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的优势,对辖区全员进行信息摸排,进一步精准掌握网格内各类人群底数,实现了政策宣传进万户、暖心服务送上门、问题隐患不“出格”。疫情防控以来,共摸排辖区居住常住人口10000余人,化解涉疫矛盾纠纷7件,回应线上咨询2000多人次,提供代办代购代送等上门服务200余次。
(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代 茜)